中国为什么要硬怼美国:谈,可以! 打,奉陪! 欺,妄想!(深度好文)
在美国政府5月9日宣布重启贸易战、对从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后,中国的反制来了。
中方宣布,从2019年6月1日起,对600亿美国商品提高关税,分别实施25%、20%或10%关税。中方此次调整关税,是对美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回应。
央视评论员指出,对于贸易战,中国早就表明态度: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面对美国的软硬两手,中国也早已给出答案: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大家都知道,中国至今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GDP虽然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只在全球70名左右,有的地方还很落后。中国无论是在科技、教育、农业、创新等方面与美国相差甚远,一旦与美国交手,就可能会遇上卡脖子的事,比如大豆、芯片,甚至还有“台湾问题”,前不久美国众议院还是选择通过“台湾保证法”又迈出危险一步……
但为什么中国还是选择要硬怼美国?
互联网思想特别精编来自于权威的声音,以供你参考。
新闻联播的气势你感受下!
无论外部风云如何变幻,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美国下一步是要谈,还是要打,抑或是采取别的动作,中国都已备足了政策工具箱,做好了全面应对的准备。这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
谈,可以!
打,奉陪!
欺,妄想!
来源:央视新闻 ID:cctvnewscenter
人民日报:“加征关税有利论”可以休矣
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举行之际,美方宣布将对价值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0%上调至25%,使中美经贸磋商进程遭到严重挫折。美方竟然还同步抛出一个“加征关税有利论”来掩饰此举对美国经济的严重冲击。殊不知,美国人民不买这账,强烈反对加征关税的声音首先从美国发出来。
“加征关税有利论”,究竟是一种无知还是一种伪装?
从去年的“贸易战很好”,到如今不断宣扬“中国正在向美国支付巨额关税……这些巨额税款将直接交给美国财政部”“关税将为我们的国家带来更多财富,甚至超过传统类型的惊人交易。此外,这更容易和更快速”“中国会大大减速,我们会自动加速”……在美方一些官员看来,加征的关税仿佛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得来全不费工夫;加征关税只会削弱对手,对自己毫发无损。有人还不断借此制造假象,好像美国经济正因加征关税而欣欣向荣。借用国际媒体的评价,这不过是美方乐于“凭空制造胜利”的又一案例。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发表的研究论文指出,2018年美国对其贸易伙伴加征的关税以及对方国家对美国征收的报复性关税,已使美国经济损失78亿美元。关税造成美国消费者和生产商每年需承担688亿美元的成本。美国商务咨询机构“全球贸易伙伴关系”的研究报告显示,对价值25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征收25%的关税,以及对进口钢和铝产品加征关税,将导致美国每年减少93.4万个就业岗位。英国《金融时报》日前的报道指出,美国一意孤行要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更高关税、而不是达成协议以结束美中贸易战,令美国商界倍感失望。
美方“加征关税有利论”想象了这样一种情境:加征关税就等于从中国口袋中白拿钱,美国一些人坐收渔利。但是,事实却是另一种情境:美国进口商和零售商对关税的消化能力有限,关税增加额度必然会体现在最终消费者的支出环节。美国政府寄望于企业找到替代进口来源,但不少美国企业主对此只能耸耸肩、摊开双手:中国商品物美价廉,只能从中国采购,提高的成本只能转移到消费者身上。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普林斯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家研究发现,加征关税使美国消费者和进口商去年每月损失44亿美元,美国收取的关税收入“不足以弥补购买进口商品的消费者所承受的损失”。把美国消费者口袋里的钱掏出来,就声称天上掉下来了绿花花的美钞,但美国消费者的钱包瘪了,人们岂能买账?
在当今世界上,没有谁能够随心所欲。美国要给别人强加关税,别人不可能无动于衷,必然要进行反制。加征关税给美国带来的痛是显而易见的。美国不少农民正经历“艰难的经济时刻”。美国政府去年宣布发放120亿美元农业补贴,但与生产成本上涨和出口减少造成的损失相比,不过是杯水车薪。“我们熬不过去了”,不少美国农民和企业主发出这样的呼声。“10个月来,美国而不是中国,一直在为贸易战承担全部代价。”代表美国150多个零售、技术、制造业和农业贸易组织的游说团体“关税伤害美国腹地”日前发表声明指出,“提高关税只会惩罚美国的农民、企业和消费者。”但是,美国的决策者迄今仍然对这些呼声充耳不闻。
应当看到,大唱“加征关税有利论”,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试图靠加征关税或威胁提高关税来解决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完全是出错了牌,把宝押在关税上最终必然导致空欢喜一场。我们奉劝一句,美方如果有足够智慧来保证自身利益的话,就应当选择与中方相向而行,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磋商解决问题。
来源:人民日报(2019年05月15日04 版),原题《不要陶醉于自欺欺人的“胜利”(钟声)——“加征关税有利论”可以休矣》
本期编辑:胡洪江、赵雅娇
外交部:中方不会屈从于任何外部压力,希望美方早日认清形势
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记者 侯晓晨)外交部发言人耿爽14日说,对于贸易战,中国不想打、不愿打,但也绝不怕打。奉劝美方早日认清形势,回归正轨,同中方相向而行,争取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达成一个互利双赢的协议。
有记者问:连日来,美方多次威胁将对价值约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又称将于6月17日就此举行听证会。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中方一再表示,加征关税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发起贸易战只会损人害己。”耿爽在例行记者会上说,“对于贸易战,中国不想打、不愿打,但也绝不怕打。如果有人打到家门口,我们必然会奉陪到底。”
耿爽说,中方从来不会屈从于任何外部压力,我们有决心、有能力捍卫自身合法正当权益。
他回顾了去年以来中方对美方有关言行的反应:
——去年4月,美方首次宣布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中方在第一时间作出强有力的回应。此后,美方又不断发出新的威胁,几次正式实施加征关税措施,中方都立即予以坚决反制。
——上周,美方威胁要将对中国2000亿输美产品加征关税的税率由10%上调至25%,引起国际社会一片哗然和金融市场剧烈反应。当时中方说,美方的这种威胁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中方的立场态度十分明确,美方也很清楚。同时,我们还呼吁美方改弦更张,与中方相向而行,争取达成互利双赢的协议。对中方的这种冷静淡定和建设性姿态,国际社会普遍给予高度赞赏。
——此后,中方团队依然赴美磋商,以负责任的举动展现出推动解决分歧的最大诚意。但美方有些人似乎对形势产生了误判,低估了中方捍卫自身权益的决心和意志,继续混淆视听,一味漫天要价。对此中方当然要明确拒绝,坚决反对。
——5月10日,美方正式宣布对200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25%关税。13日,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中方的相关举措。这体现了中方捍卫多边贸易体制、捍卫自身合法权益的决心和意志。
“对于美方的反复无常和极限施压,中方始终保持冷静和淡定。”耿爽说,“我们奉劝美方看一看国际社会的反应,听一听各界人士的呼声,算一算自身利益的得失,早日认清形势,回归正轨,同中方相向而行,争取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达成一个互利双赢的协议。”
中国网5月14日讯 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今日就中美贸易摩擦、栗战书将赴欧洲访问等答记者问。以下为文字实录:
应国家副主席王岐山邀请,巴西联邦共和国副总统安东尼奥·汉密尔顿·马尔丁斯·莫朗将于5月19日至24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同王岐山副主席共同主持召开中国—巴西高层协调与合作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问:我的问题和昨天类似。特朗普总统说他将于下月在日本G20峰会期间同习近平主席会晤。习主席是否也计划同特朗普总统会晤?
答:我的回答和昨天一样。中美两国元首一直通过各种方式保持着联系。关于你问到的具体问题,目前我没有可以提供的情况。
问:中方已发布消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将于5月15日至24日对挪威、奥地利、匈牙利进行正式友好访问。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首访都前往欧洲,栗战书委员长首访也选择欧洲。为何今年中国外交如此重视欧洲方向?还是说,这只是一种巧合?
答:感谢你对中国外交的密切关注。的确如此,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栗战书委员长首访都选择欧洲,我想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外交对欧洲方向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当前中欧之间紧密的互动关系和双方不断上升的合作势头。
作为世界上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近年来中欧关系的稳定性、互利性、战略性不断上升,中欧间的共同利益、共同立场、共同目标也在增多。中欧都支持多边主义,都主张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都支持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都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都反对单边行径和贸易保护主义。这是中欧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双方对人类社会应有的历史担当。
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欧应当进一步加强沟通合作,推动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为当今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注入更多正能量。
问:关于中美贸易战,现在美方好像有意全面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中方是否对打赢这场中美贸易战抱有信心?
答:中方一再表示,加征关税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发起贸易战只会损人害己。对于贸易战,中国不想打、不愿打,但也绝不怕打。如果有人打到家门口,我们必然会奉陪到底。中方从来不会屈从于任何外部压力,我们有决心、有能力捍卫自身合法正当权益。
大家不妨回顾一下,去年4月,美方首次宣布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中方在第一时间作出了强有力的回应。此后,美方又不断发出新的威胁,几次正式实施加征关税措施,中方都立即予以了坚决反制。
上周,美方威胁要将对中国2000亿美元输美产品加征关税的税率由10%上调至25%,引起国际社会的一片哗然和金融市场的剧烈反应。当时中方说,美方的这种威胁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中方的立场态度十分明确,美方也很清楚。同时,我们还呼吁美方改弦更张,与中方相向而行,争取达成互利双赢的协议。对中方的这种冷静淡定和建设性姿态,国际社会普遍给予高度赞赏。
此后,中方团队依然赴美磋商,以负责任的举动展现出推动解决分歧的最大诚意。但美方有些人似乎对形势产生了误判,低估了中方捍卫自身权益的决心和意志,继续混淆视听,一味漫天要价。对此中方当然要明确拒绝,坚决反对。
5月10日,美方正式宣布对200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25%关税。昨天,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也宣布了中方的相关举措。这体现了中方捍卫多边贸易体制、捍卫自身合法权益的决心和意志。
对于美方的反复无常和极限施压,中方始终保持冷静和淡定。我们奉劝美方看一看国际社会的反应,听一听各界人士的呼声,算一算自身利益的得失,早日认清形势,回归正轨,同中方相向而行,争取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达成一个互利双赢的协议。
问:据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发推特称,在中美两国经贸磋商已完成95%的情况下,中方却收回了部分承诺。有评论称,美方有关言论的言下之意是中方在磋商中立场倒退,导致目前的磋商出现了挫折。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上周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已经就类似问题作出了回应。我这里再简单阐释几句。
第一,磋商本身是讨论的过程,在讨论过程中,双方存在分歧、有不同意见完全正常。正因为存在分歧,所以才要继续磋商。在磋商尚未结束,协议尚未达成的情况下,何来违背承诺之说?
第二,纵观十一轮中美经贸磋商,究竟是谁在出尔反尔,谁在反复无常,大家查一查过往的新闻就会看得清清楚楚。去年5月,中美双方就经贸问题达成共识,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声明。但几天之后,美方就违背了双方共识。去年12月,中美双方就中方对美贸易采购数字达成共识,但美方却在此后的磋商中肆意抬高要价。所以,立场倒退、违背承诺的帽子绝对扣不到中方头上。
第三,达成协议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中方一贯重信守诺,在磋商中展现出了最大的诚意和善意。我们希望美方能与中方相向而行,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诚信守诺的基础上,争取达成一个互利双赢的协议。
问:我的两个问题都是关于中美贸易的。第一个问题,美国政府表示美方将启动对大约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实施加征关税的程序,中方是否计划对此采取新的反制措施?第二个问题,能否介绍双方下一轮经贸磋商的安排?
答:关于美方威胁对3000多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事,我刚才已经回应过了。我们希望美方不要误判形势,不要低估中方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和意志。此前的经历已经证明,对于贸易战,中方不想打,不愿打,但绝不怕打。如果有人打到家门口,我们会奉陪到底。
关于第二个问题,中美磋商的具体安排,建议你还是向主管部门去询问。
问:据报道,美方称,如果中美不达成协议,中国将受到很严重的损害,因为外国企业将被迫离开中国前往其他国家。中方是否认同美方说法?是否对此感到担忧?
答:美方大可不必为中国的事操心。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外商在华投资营商环境持续得到改善,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世界各国企业最为青睐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我这里有一些最新数据: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排名大幅提升了32位。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将近80%的受访企业表示,中国投资环境正在改善或保持不变;62%的企业视中国为全球投资的首要或前三大投资目的地。根据中方有关部门统计,2018年中国新设外资企业超过6万家,增长69.8%。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一年美方不断威胁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情况下,去年9月,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依然决定在华建设大型独资石化项目。今年1月,美国公司特斯拉首家海外工厂也在上海正式开工建设。
企业选择在哪个国家投资营商,选择谁作为合作伙伴,自然会根据自身利益和市场原则作出商业决定,不是什么人一两句话就能左右的。中国的营商环境好不好,在中国能不能赚到钱,外国企业包括美国企业已经用行动表明了态度,用脚投了票。
最后,我还要强调,中国欢迎外国企业加大对华投资,我们也将继续努力,为外国投资者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投资营商环境。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宣布,中国将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举措,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外资市场准入,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重视对外开放政策贯彻落实。相信这必将为世界各国企业在华投资经商提供新的机遇,也必将为维护自由贸易体制,推动世界贸易增长作出新的贡献。
问:有中国媒体负责人在社交媒体上称,作为反制,中方应停购美国农产品、能源、波音飞机,并大幅削减美国对华服务贸易等。另外,中国学者还在讨论抛售美国国债的可能性以及具体操作问题。这是否反映了中国政府的观点?
答:这样的问题经常在外交部记者会上被提出来。我们的原则立场你应该清楚。对于专家学者、媒体智库的观点或评论,我们一般不作具体回应。
我这里只想指出,对于贸易战,中方不想打,不愿打,但也绝不怕打。中方有决心、有能力维护自身的合法正当权益。我们奉劝美方认清形势,回归正轨,同中方相向而行,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诚信守诺的基础上,争取达成一个互利双赢的协议。
问:根据美方关于加征关税的评论和你今天的回答,是否可以说中美经贸磋商已经进入了死胡同或陷入僵局?
答:中方在第十一轮磋商后已经对外介绍了有关情况。我的理解是,中美双方同意继续推进磋商。至于如何推进,我想这取决于双方下一步的协商。至于具体安排,我建议你还是向主管部门去询问。
问:关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5月10日在“第四届两岸媒体人北京峰会”上对台媒的讲话,你有没有需要作出回应或说明的?
答:你提到的是外交问题吗?(记者笑)
如果不是外交问题,我建议你向国台办去询问。(来源:中国网 作者:辛闻)
人民日报钟声:“美国吃亏论”可以休矣!
美国总有一些人对中美之间所谓“巨额贸易逆差”耿耿于怀,动辄将“美国每年都要输给中国5000亿美元”“美国损失了数百万制造业岗位”等说辞挂在嘴边,并因此声称美国是中美贸易的受害者。一年来,这种“吃亏论”一再成为美国出尔反尔、不顾中方诚意,频繁对中方采取极限施压的所谓依据之一。
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世界贸易规则的制定者。如果说美国是“吃亏者”,岂不是说规则制定者制定的规则是损己利人的?倘若如此,岂不成了咄咄怪事。无论是在全球贸易还是在中美双边贸易中,美国不仅不是受害者,反而占了很大便宜。这一点,美国相关行业、消费者和经济学家心里清清楚楚。
美国巨额贸易逆差并非因中国而生,也不会因中国而终。一方面,过度消费、储蓄不足、巨额财政赤字是美国贸易逆差形成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美国也利用美元作为国际贸易主要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的地位,借助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通过美元回流购买美国国债获得大量廉价资本,用于高科技等领域投资,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国际金融教授卡门·莱因哈特认为,美国指责那些贸易盈余的国家没有任何意义。他的看法代表了国际主流经济学家的看法。
对华贸易逆差只是表象,并不能反映美国在华商业利益的真相。世界经济早已进入全球价值链时代。从生产看,美国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控制了专利技术、核心零部件以及研发设计、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获利巨大。苹果手机的例子广为人知。如果将全部顺差都统计在终端产品出口国上,显然无法客观反映贸易中的价值分配。事实上,自2011年起,为显示一国在价值链中的真实获利情况,WTO和OECD就倡导从“全球制造”视角看待国际化生产,推出“贸易增加值核算”的方法。只可惜,美国一向对WTO等多边机构抱着“合则用、不合则弃”态度,哪怕再科学的方法,从中看不到为我所用之处,也不可能予以支持。
目前,美资企业在华年销售收入7000亿美元,利润超过500亿美元。这是美国企业分享了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成果的体现。美国物价便宜尽人皆知。多年来,当多国央行都忙于抑制通胀水平时,美国通胀水平始终维持在2%的目标值以下。正是中美贸易让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走进美国千家万户,增加了消费者的福祉。
正如美国《时代周刊》著名撰稿人罗伯特·赖特在《非零和年代——人类命运的逻辑》一书中指出的那样,人类命运的昌盛必然要懂得从“零和”年代走向“非零和”年代。过去40年,中美贸易规模增长230多倍,如果不是共赢,而是一方受害的“零和”,怎么可能实现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
中国从来都是进口大国,发展起来的中国更是向世界敞开大门,今天的中国已成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从不追求贸易顺差,真诚希望扩大美国有竞争力产品的进口。美有关机构分析,如果放宽民用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限制,美对华贸易逆差可减少35%左右。拒绝出口自己有优势的产品,岂能怪罪于人?
对华贸易逆差造成美国制造业岗位流失,也是无知之谈。多年来,美国学术界的主流解释是:美国制造业岗位流失源于其自身经济结构调整,由于生产自动化和机器人投入增加,导致制造业生产率提高。对外贸易会造成劣势产业淘汰和转移,但更会带来优势产业扩张,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美国加州大学等学者的研究发现,与其说美国在对外贸易中损失了就业,不如说收获了更多高薪酬的就业。
这些简单的事实和逻辑早已证明,贸易逆差、制造业岗位流失根本支撑不起“吃亏论”论调。固守美国“吃亏论”,一时也许可以转移国内矛盾,但时间久了,却会让美国民众成了真正的受害者。今年4月,全美商业经济协会对美商业环境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在受访的商品生产公司中,有3/4受到近期关税的负面影响,增加了成本,并促使其中一半公司提高了销售价格。美国消费者、农场主、企业等,成了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的受害者,而不是中国“不公平竞争行为”的受害者。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所谓的“吃亏论”,远非打打悲情牌、过过嘴瘾那么简单。美国“为赋新词强说愁”背后是另有名堂的。只是散布这种错误论调的人打错了算盘。中国经济具有很大的韧性和潜力,完全有能力有信心通过实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冲中美经贸摩擦影响, 实现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与事实不符、站不住脚且损人不利己的观点还要一再重复,说的人不累,听的人都累。
来源:人民日报(2019年5月14日 03版),原标题《谁在“为赋新词强说愁”(钟声)——“美国吃亏论”可以休矣》
人民日报头版:任何挑战都挡不住中国前进的步伐
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美方无视中方富有诚意的态度与行动,于华盛顿时间2019年5月10日0点01分开始,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0%上调至25%。中方同步发表声明,宣布不得不采取必要反制措施。
面对这个令人遗憾的情况,密切关注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迄今所取得进展的人们不得不发问:美方从根本上违背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谈判原则,难道是要将中美经贸磋商进程退回到原点吗?
中方始终认为,合作是最好选择,也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只有切实遵循双方业已确定的原则和方向,加强沟通、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才能推动中美经贸合作和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中美经贸关系走向,不仅攸关两大经济体,也深刻影响世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不确定性加剧,人类社会走向何处?当前,美国政策制定者在“斗”的一面下了一个大赌注,让“现得利益”的浮云遮住了拨云见日的望眼,不能把握历史规律,不去认清世界大势,不想担负时代责任,给世界发展前景蒙上了阴影。
(一)
美方一次次发起贸易摩擦攻势,不仅损耗了自己的国家信誉,而且使中美经贸磋商进程受到严重干扰。
回顾中美贸易摩擦历程,2018年3月,美方单方面挑起摩擦,并在短时间内不断升级,对两国经济和全球贸易带来了不利影响。
为避免摩擦进一步升级,去年12月1日,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中美两国元首达成重要共识:在互惠互利基础上拓展合作,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管控分歧,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双方经贸团队随后进行了一系列磋商,围绕共同关心的贸易平衡、知识产权保护、双向投资等问题进行了对话,不断扩大共识、缩小分歧,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取得积极进展。中方一直坚持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始终敞开谈判的大门,以最大的耐心和诚意积极磋商,尽最大努力寻求双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但是,美方不顾中方的诚意和行动,不顾平等互利原则,大搞极限施压、漫天要价,让中美贸易摩擦再次升级,让中美经贸关系蒙上阴影。
(二)
美国奉行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做法没有出路,给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贸易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作为二战结束后国际经济秩序和多边贸易体制的主要建立者和参与者,美国本应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带头遵守多边贸易规则,在世贸组织框架下通过争端解决机制妥善处理与其他成员之间的贸易摩擦,这也是美国政府曾经向国际社会作出的明确承诺。然而,本届美国政府在享受现行国际贸易体系带来的好处的同时,片面夸大自己国内问题,将国内问题国际化、经贸问题政治化,奉行极端实用主义,甚至不惜公开违反世贸规则,损害的恰恰是本国的国家形象。
美国政府骤然加征关税的做法,必然会对美国自身造成巨大伤害,这是美国社会早已形成的共识。“是我的企业,而不是中国支付了这25%的关税,这是在向美国消费者加征关税。”美国社交媒体上,诸如此类的反对之声不少。美国服装和鞋类协会主席里克·赫芬贝说,额外关税只会伤害美国家庭、美国工人、美国公司和美国经济。
美国农民同样遭到打击。2018年,美国农业净收入下降了12%,大豆、猪肉、乳制品和小麦价格遭遇断崖式下跌,利润下降的同时设备价格却在上涨。堪萨斯州比斯马克农场第四代农场主洛维·内兹尔表示,因为加征关税的缘故,农场从去年以来就在经历“艰难的经济时刻”,自己和其他农民都是贸易争端的牺牲品。谷物农场主吉姆·塔蓬称,“我们熬过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困难时期,却熬不过现在”,其家族在经营了近100年后不得不放弃他们的农场。
不仅如此,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担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不久前下调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用“晴雨不定”来形容当前的世界经济状况,并将贸易问题列为“全球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世贸组织则已将2019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从3.7%下调至2.6%,为3年来最低水平。
贸易战解决不了问题,美方一意孤行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使美国的消费者、农场主、企业家等群体利益和全球化产业链都受到伤害。当前美国经济、政治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也很难承受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的代价。国际舆论认为,美方最终只能回到谈判桌,通过平等协商真正解决问题,这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三)
中国坚持有原则的合作,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应对风险挑战。
解决中美贸易摩擦,中方的立场始终明确——“合作是双方最好的选择。”“对于双方经贸分歧和摩擦问题,我们愿意采取合作的方式加以解决,推动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
合作是有原则的,并非一味地妥协。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发展权益。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一年多来,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企业发展,抑或是民生领域,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总体处于可控范围。
长期向好的经济基本面,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根本支撑。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中国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适时适度实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市场信心明显提升,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实施。看今年开局成绩单,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4%,增速超出市场预期,连续14个季度保持在6.4%—6.8%区间。更重要的是,3月底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发展“含金量”更高更足。
“中国不愿打贸易战,但也不怕打贸易战。”中美经贸问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近年来,得益于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消费升级潜力,内需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去年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76.2%。中美经贸关系波动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一年多来,我们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打出了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措施密集出台,扎实落地,中国经济亮出高分答卷:经济增速稳居五大经济体之首,经济总量首超90万亿元,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步伐铿锵有力。
中国制度的独特优势,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最大底气。
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越要发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定海神针作用。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越需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既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精准研判、妥善应对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又保持战略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沿着既定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
应当看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建设、改革、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我们妥善应对贸易摩擦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改革开放发展壮大自己,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是应对贸易摩擦的根本之道。更应当看到,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国家意志的高度统一、有全国人民的紧密团结和大力支持,这是我们应对贸易摩擦的最大优势和根本保证。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宣示的:“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任何风险挑战都不可能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
(四)
中美关系40年历经风雨,始终向前。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合作的需要大于摩擦,不能让矛盾分歧干扰当前的中美关系大局,不能让偏见误判左右未来的中美关系大势。
“望远能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
从历史发展看,40年来,每一次中美经贸关系的重大突破,都推动两国关系迈上一个新台阶;每一次中美关系的转圜,都离不开经贸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作用。今天,尽管两国各自的情况以及国际形势都发生了变化,但双方仍应保持定力,不被一时一事所惑,不为一局一域所扰。
从现实需求看,今天,中美两国成为彼此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对象国。每17分钟起降一个航班,每天超过1.4万人往返于太平洋两岸,每年双边货物贸易额由不足25亿美元增至6300亿美元……双边经贸合作中的利益不断扩大,相互倚重日益增强,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两国人民不断加深了解、不断从中受益,这也印证“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选择”的深刻道理。
平心而论,中美经贸交往规模庞大、内涵丰富、覆盖面广、涉及主体多元,产生一些矛盾分歧在所难免。但中美利益深度交融,市场优势互补,两国经贸合作本质上是互利共赢的。只有以全局综合的视角看待,从维护两国战略利益和国际秩序大局出发,才能妥善处理分歧、务实化解矛盾。
从民间交往看,两国人民的友谊始终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源头活水。“乒乓外交”友好故事,在两国民间传为佳话;迪士尼乐园落户上海;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遍布中国城乡……40年来,中美民间交流越来越丰富,涉及经贸、法律、教育、体育等众多领域。“国之交在于民相亲”,40年后的今天,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呼声,鼓励和支持两国各界人士开展交流与合作,才能推动中美关系行稳致远。
历史经验告诉人们,一个繁荣的中国对美国有利,一个繁荣的美国对中国也有利。中国无意改变美国,也不想取代美国;美国无法左右中国,更不可能阻遏中国的发展。中美两国如何判断彼此战略意图,将直接影响双方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发展什么样的关系。不能在这个根本问题上犯错误,否则就会一错皆错。
“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中美拥有广泛而重要的共同利益,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习近平主席关于中美关系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彰显了对中美关系大势的深刻把握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责任担当。
站在新起点,中美两国更需增进互信、促进合作、管控分歧,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唯其如此,才能无愧于两国人民40年前的战略选择,才能把一个更加美好的中美关系留给子孙后代。
(五)
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溯源,就能看清前进的逻辑。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格局中审视,贸易摩擦也是一次“压力测试”,更加坚定了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40年前,美国《时代周刊》质疑:让全球1/4的人口迅速摆脱孤立、与世界接轨,有过这样的先例吗?
40多年来,中国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闯出一条新路”,用改革开放这把金钥匙,打开拥抱世界的大门,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今天,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成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中国实行全方位开放,并不依赖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美国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但并不是唯一贸易伙伴。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二战以后人类历史上最为成功的经济改革运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在《变革中国》一书中得出这样的结论。
大门打开,新鲜空气能进来,风雨也会进来,各种风险挑战躲不开、绕不过。这次贸易摩擦不只是大国之间的“高手过招”,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次砥砺。
这是对抗压能力的检验。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展积累起来的强大势能,是应对冲击的坚固基础。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近14亿人口的大市场欣欣向荣,丰富的人力资本源源不断,消费需求成为“第一引擎”,基本面决定了中国经济具有很强的韧性。“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习近平主席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这是对经济活力的检验。每一分钟,中国发生哪些变化?在湖北,下线12辆东风汽车;在河南,出口价值4.8万元的食品农产品;在辽宁自贸试验区,新增69万元注册资本……“一分钟”的刻度,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发展的蓬勃脉动。一切活力源自改革开放。中国企业在大步走向世界过程中,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今天,深化改革实招频出、力度空前,推进“放管服”改革、大规模减税降费等一系列举措,最大限度释放了1亿多户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这是对发展质量的检验。贸易摩擦也是一场冷水浴,让我们更清醒地看到结构短板。小小的芯片,竟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商品;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常年领先,但不少拼的仅是汗水与资源。这也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中国不可能买来一个现代化,也买不起一个现代化。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结构性竞赛已经启幕,抢占新一轮产业变革制高点,我们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优化经济结构,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从一次次挑战中走来,中国更加清醒自己从哪儿来、往哪儿去。改革开放是“必由之路”“关键一招”。今天的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改不改”的回答更加坚定,“改什么”“怎么改”的路径更加明晰。直面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正成为今日中国坚定不移的目标。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庄严宣告的:“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下一个40年的中国,定当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成就!”
(六)
在更高层次“睁眼看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
2019年4月的北京,春意盎然,这里见证又一重要历史节点。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守望相助,即使相隔万水千山,也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康庄大道。”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出的倡议,代表着人类共同的追求,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共鸣。39位外方领导人、150多个国家、92个国际组织、近6000位外宾参会,论坛达成的一系列合作共识、形成的一项项务实成果,折射出“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道义感召力、合作吸引力。
倡议源自中国,机会属于世界。这不是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在塞尔维亚,河钢集团斯梅代雷沃钢厂成为第一大出口企业,当地失业率锐降,“一座钢厂重生,幸福了一座城”;在马尔代夫,跨海大桥连通岛屿;在黑山共和国,高速公路穿越群山;在白俄罗斯,有了轿车制造业……这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丰硕成果,也是经济全球化给各国人民带来的福祉。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手机生产就是生动缩影。一部小小的手机,可能有美国博通的芯片、日本索尼的图像传感器、中国蓝思科技的屏幕玻璃、中国京东方的柔性屏等,全球200多家供应商的零部件漂洋过海,涌入中国深圳等地完成生产,再送到世界各地消费者手中。可以说,没有商品、资本、技术、信息等跨越疆界流动,就没有人人离不开的智能手机。
经济全球化大潮滚滚向前,但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为世界经济增长蒙上了阴影,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智者顺时而谋。”当此之际,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更向世界传递出中国信心、中国力量——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条条大路通北京。”有海外媒体如是评论。东方耸起的这个“发展极”,已经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分量越来越重。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在30%以上,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未来,中国的发展也将描绘世界的方向。美国《世界邮报》曾如此断言: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对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潜在影响。
身处相互为邻的“地球村”,今日中国的发展,不再是一条平静的“内河”,而是与全球经济交融激荡的“世界洋流”,深度融入世界经济链。构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大海之大,正在其开放包容的广阔胸怀。今日中国之开放,不只是与世界同行的自我发展,更是引领潮流的主动担当。中国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捍卫者,是扩大对外开放的笃定践行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倡导者。与世界各国携手打造合作平台,实现共赢共享,中国责无旁贷。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习近平主席的朴素话语,揭示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大逻辑。中国智慧犹如大海中的灯塔,指引着世界经济航船不断前进。
(七)
站在更长时间轴上,大国崛起必然经历沟坎,关键要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新兴国家由大而强,无不经历一个风险和挑战增大的特殊历史阶段。今日中国,正处于这样的“关键性阶段”。如此大的体量、如此重的分量,不是“低调”就能隐藏的,就像大象不可能隐身于小树之后,遇到沟坎在所难免。
“沟”与“坎”,左右不了事物发展的“时”与“势”。当今世界面临风险与挑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解决各种世界性难题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各国对中国市场等方面的依赖全面上升。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与势在我们一边。
没有坐享其成的黄金时代。就像奔驰的列车,动力系统一旦停摆,靠着惯性也可以跑一段,但最终必然会停下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今天的中国,是全体人民干出来的;未来之中国,更要靠全体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
办好自己的事,我们当不负时代,砥砺前行。
越是紧要关头,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中国经济基本面底气十足,中国制度优势无可比拟,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掌舵领航,我们绝不会因一时风浪而迷失。坚定自己的方向,走好自己的路,中国这艘巨轮将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办好自己的事,我们当顺势而为,攻坚克难。
越是艰难险阻,越要增强忧患意识,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迈向高质量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有实力才有话语权。无论是化解结构性矛盾,还是防范周期性风险,全面深化改革都是金钥匙。思想观念的束缚正在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正在打破,体制机制的牵绊正在突破,改革开放全面发力,中华民族正跑出新时代的加速度。
“暴风雨中的雷声特别响,乌云深处的闪电特别亮,只有通过漫长的黑夜,才能喷涌出火红的太阳。”诗人艾青笔下《光的赞歌》的诗句,象征着奋斗者百折不挠、勇毅前行的精神。
风雨虽大不足惧,中流奋楫,只争朝夕。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要我们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变压力为动力,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定能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一个古老的民族焕发青春,亿万向往幸福生活的“追梦人”,正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行!
一个更高水平开放的中国,将与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一起播撒合作的种子,共同收获发展的果实!
每天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重构思维方式,
AI+时代,读互联网思想(wanging0123)
联系方式:投稿及内容合作|271684300@qq.com